於 出版及數碼推廣, 快箭故事

持續 堅持 成功 坤記糕點
商界名人馬雲先生的這番話絕對能應用在傅永祥先生(以下簡稱傅生)身上。傅生的「坤記士多」是香港十數間著名傳統糕點店家之一。相信大家 對砵仔糕、白糖糕及芝麻糕等這「小時候的味道」 一點也不陌生。有沒有想過這些「味道」是如何製作呢?

傳統糕點知多少?
每當大家好夢正甜,傅生於深宵已開始在工場內 為街坊們製作這些「味道」。「沾米」是當中不 可或缺的靈魂,透過機器將其磨成米漿,待其發 酵後加入各式材料,大大小小的糕點就由傅生的 一雙巧手中隨隨出爐。為了令這「味道」得到延續,「坤記」每一個角落也有傅生的身影,其弟亦不辭勞苦在工場內協助及監督,兩兄弟的一份 堅持把幸福和歡樂帶給每一位顧客。

六、七十年代的老香港
傅先生憶述,當年物價不高,一碗「細蓉」只需 兩毫(「細蓉」為雲吞麵的別稱),而每件糕點只賣五仙(當年稱五仙硬幣為『斗零』)。而他自 小便跟在父親的身旁,手把手學習如何製作傳紀 糕點,後來其弟再加入。當年舊式的工場抽風設 備比不上現在先進,工作環境好比烈日當空工作 一樣刻苦,可見製作糕點需要何等的堅持!當年 每逢糕點製成後,傅先生的母親會帶其兩兄弟走 遍大街小巷售賣,每個街角都聽到他們一家人的 笑聲。「回憶」一點一滴從當年保存至今。

簡單的事情重複做,你就是行家;複雜的事情簡單做,你就是專家;重複的事情用心做,你就是贏家。

時代的轉變
時移勢易,香港人都著重「食得健康」。所謂「食 得健康」即是三低一高-「低脂、低糖、低鈉及高纖」。但傳統糕點中不可或缺的食材-糖,如 何隨時代轉變調整分量,以迎合現今都市人的口味呢?

傅生的父親是嗜甜之人,亦依他個人口味製作糕 點。後來生意傳到傅生手上,口味也有相應的調 節。糖的份量減少了,迎合現今食得健康的大趨 勢,但仍保留傳統風味。

手藝承傳
看見傳統糕點店鋪不斷消失,而糕點師傅又寥寥 可數,這家經歷半個世紀的「坤記糕點」未來的 命運會是如何呢?

傅先生提起糕點製作的點滴仍津津樂道。對未來 並沒有太大執著,沒有刻意強求子女接棒這門手 藝,隨他們意願發展自己的人生,希望子女能找 到適合自己的方向。他們往後若有意從父親手上 接棒,傅先生亦會不遺餘力,盡心傳授,現在就 讓子女向自己的夢想自由飛翔。

若有人誠心拜師
傅先生坦言若有人想學習糕點製作手藝,亦不介 意外傳。因為由選材、準備、製作至完成的每一 個步驟都是有血有汗,「件件皆辛苦」。只要這 位「有緣人」不怕艱辛,努力不懈,他定必傾囊 相授。我們也希望香港能保留這份味道,這份感 情,這份精神,延續給香港的新一代。

與傅先生在酒樓吃早飯及閒談一番
司庫及記者 黃柏霖

Recommended Posts